歐洲、日本、美國等國政府的扶持與激勵政策推動了太陽能光伏應用的迅猛發展,也拉動了我國光伏產業的飛躍式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太陽能級硅材料生產廠已有30多家,太陽電池生產廠達到80多家,太陽能光伏組件廠超過400家;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不僅初具人才、技術優勢,規模上也連續兩年超越歐洲、日本,成為世界太陽電池生產的第一大國,2007年產量達到1088兆瓦,2008年更是大幅度跳躍,達到2500兆瓦。但是應該看到,盡管我國成為世界生產太陽電池最多的國家,但與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在各種新型太陽電池的開發上,國外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而我國還處在起步的階段。因此,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國際金融危機使得原來兩頭在外的中國光伏產業受到很大沖擊,加之高純硅材料產業的快速擴張和硅材料價格的迅速下降,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價格降到巔峰時期的一半以下;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部和國家能源局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都為我國的太陽能光伏應用創造了大好契機。
但在如此的大好形勢下,經常還會聽到“太陽能光伏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不宜大規模發展”的議論。事實上,即使算上從生產冶金級硅到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全過程,生產每瓦光伏組件的平均用能也僅為2度電,下面的一組數據就能佐證這一點:
從硅礦石制成冶金級硅的能耗為10度/千克,從冶金級硅到高純硅的能耗為120度/千克,從高純硅到硅片的能耗為20度/千克(每千克硅材料生產100~140瓦太陽電池,這里按100瓦/千克計),從硅片到太陽電池約為0.3度/瓦,從太陽電池到光伏組件則為0.2度/瓦,合計約為每瓦耗電2度。即使在太陽輻照介于二類和三類之間的北京,1千瓦光伏發電系統每年也能發電1100度(合1.1度/瓦·年),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能夠
太陽電池生產的整個生產鏈中,污染相對大一點的是高純硅材料的生產過程。然而,由于使用了還原爐和氫化爐,形成了硅材料的閉路生產,基本沒有污染產生。美國、日本、德國和挪威的十大高純硅材料生產商至今仍然堅持自己生產的事實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這些都說明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無可爭議的低污染、低耗能的潔凈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推出的2030+光伏路線圖,它代表了國際上*********的太陽能光伏發展方向,開發高效、低成本和長壽命的薄晶體硅太陽電池和薄膜太陽電池的產業化技術,能量回收期會大大縮短,并逐步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降低到每度電7日元(約折合人民幣0.5元)。
隨著光伏發電的大規模使用,生產技術會取得飛躍的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在未來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成為未來世界能源的主體。根據歐洲聯合研究中心的預測,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占到50%以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的供應中將超過20%;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到80%以上,太陽能光伏發電超過60%,顯示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重要戰略地位。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最具可持續發電理想特征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理應得到更高的重視和更大的支持。